WOMEN LEADING CHANGE

文章分享

20210808

好人家萬花筒|台灣女農故事

女性從過往百年來農家婦女的發展,隨著外在的社會環境出現極大的變遷,現代農業女性的教育程度更高,社會地位更加提昇,擁有更多的空間得以發揮所長,與更多的機會得以自我實現。

婦女館於106年成立「 一起向好農買好物@奔馳吧!萬華的菜籃車 」社團,發起「每周支持一小農」的行動,以消費來支持女農與小農,也提供一個平台來說出關於她們的故事。

下列介紹婦女館曾開團購的女農故事(歡迎加入社團了解更多小農及女農故事喔!)

 

#土拉客實驗農田

在宜蘭有一群自稱土拉客的女農社團,目前由5位成員分工種植稻米、季節蔬菜及水果,透過多樣化的農作物,互相遞補休耕時期,這種女農互助、多元生產、分進合擊,初衷只是想讓成員能有更穩定的務農收入,社團經營到今年已邁入第七年了,她們已不僅是「五個好朋友」,更是「一個家庭」。

她們的立意很單純,就是讓非農家出身、家無農地的女性也能從農,更不需要嫁入農村來實現,而這種共耕共生的經營,同時也更能有穩定的務農收入,農園經營到今年也已經邁入第九年了。

 

#草皮在養農場

在台灣,每年都有許多物種因誤食除蟲害的農藥而死亡,透過減少使用農藥或落葉劑等化學防治,不只吃得安心,還能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遠在屏東的草皮在養農場,就有這麼一位來自臺大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的女農:張靜玉,她發現了一套以蟲除蟲的防治方法,透過施放害蟲的天敵草蜻蛉,取代人力噴灑藥劑,成功在2013年種出無農藥殘留的蓮霧。

也因為草蜻蛉一旦施放就會帶來區域性的影響,她希望透過銷售的成果進而影響區域性農友,一起施放天敵方式防治並降低農藥施用量,從土地到餐桌,每個環節的健康都一併照顧。

 

#牛媽媽草莓

這是由一對母女經營、坐落桃園新屋的小農場,農場女主人謝秋芸原本在竹科工作,生活雖然平順穩定,但總覺得少了什麼,思索後她決定辭職離開舒適圈,隻身到日本打工旅遊。

她待過民宿、蔬果農場等工作,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落腳一座鄉下養乳牛的農場,近一年時間投入農場工作,觸動了對農業的興趣和熱情,「回台灣後,想起了桃園老家有塊閒置的農地,不如就試試看種田吧!」

 

#打手機鄒

「打手機鄒」品牌背後的靈魂人物楊佩珍,是從事有機農業超過18年的鄒族女農。因健康因素歸鄉的她,發現族人採用的慣行農法讓「土壤跟自己的健康一樣,都壞掉了」。於是開始研究日本的秀明自然農法,她才恍然大悟:「自然農法其實與老祖先的栽種方式相去不遠,只要了解並善用土地的特性,像是土地上的雜草,砍下後就是很好的堆肥素材,也不需要刻意培養有機肥。」她認為應該要找回這種傳統智慧,引導族人更有規劃地栽種。

佩珍剛開始串聯時,由於女性較重視健康與養生,最初能接受新觀念的都是部落裡的媽媽。一群女農開始嘗試,卻遭旁人奚落:「沒作過農種什麼菜?不施肥菜怎會長大?」面對質疑,楊佩珍說:「你們盡量笑吧!我一定會拿出好東西來。」在持續努力下,收獲漸趨豐穩。將自然農法蔬菜分送親友後,大家發現特別美味,觀念終於產生改變,原本不支持妻子的男性族人也開始認同,形成支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