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LEADING CHANGE

文章分享

20210824

好人家萬花筒|代間祖孫情~祖父母節

▐ 高齡社會中的「祖父母」​

台灣自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至今,人口結構老化程度成長快速,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然而社會少子化現象與家庭結構的改變,讓大多數人經歷了祖父母時期,在家庭中擔任著協助及支援的角色,其中不乏協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成為替代照顧者。​
 


▐ 代間‧代溝​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族群與長者的互動減少,對長輩的不了解及刻板印象,世代之間溝通不易,造成彼此間的緊張,間接影響家庭關係與社會發展。​

 

▐ 教育部訂定祖父母節​

聯合國自1991年起,將每年10月1日定為「國際老人日」,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世界人口高齡化的議題;教育部也在99年發起「祖父母節」,並自100年起固定將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定為「祖父母節」。​

 

▐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有些人習慣稱爸爸的父母為祖父母(或爺爺、奶奶),媽媽的父母則為「外」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做為區隔,可能因傳統的家庭觀念,媽媽是「嫁」進這個家,因此,爸爸這邊的是「內」,媽媽那邊的都是「外」。​

曾聽有些長輩會自稱是「狗吠公」、「狗吠嬤」(台語),因為在過去女生出嫁後,與娘家就較不會頻繁的往來,導致外祖父母來看孫子時,被家裡的狗當成陌生人吠,有的長輩可能也覺得他們付出的再多,外孫子女還是男方家的。這內外的區隔是不是讓人感覺有距離且較不親近呢?​

 

▐ 他們都是愛孩子的長輩​

在家庭中,「祖父母節」象徵家庭傳承文化的延續,並藉以增進家庭世代互動及情感凝聚。期透過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之推動,倡導祖孫關係之重要性並鼓勵祖孫互動相互表達情感與感謝!​

而祖父母節的宗旨,並不會因為是哪一方的「祖父母」而有所不同,因著社會發展變遷,不乏許多父母為女兒照顧其子女,他們對孫子的照顧及疼愛都是一樣的,並不會有「內」、「外」之分。​

2013年行政院研考會發布「民眾對性別平等相關議題的看法」民意調查結果,有五成五的受訪者同意「未來應該要把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改成一律稱為祖父母 」的說法,也有人認為可以在前面加上姓名或所在縣市,稱呼○○祖父、○○祖母,2021年的你有什麼想法呢?

 

 

資料來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齡化時程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祖父母節緣起與理念

國家發展委員會|八成四同意性別平等政策兩性皆可受惠 八成八民眾認同家事應由男女平均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