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LEADING CHANGE

文章分享

20220720

好人家萬花筒|隱藏於社群媒體中的性別議題

拍照、攝影,對於人手一機的時代,是方便又快速保存記憶的方式。隨著社群平台的盛行,搭配不同的濾鏡效果與修圖軟體,發布「視覺化圖像」與觀眾產生連結,成為常見的主流趨勢。​

網路使用權的去中心化,提供女性發聲管道,在資訊空間中,女性較能自由表達自我與參與社會,女性主體性越趨明顯,鬆動了性別的僵固界線,使過去的父權結構受到了挑戰。​

 

在社群媒體中,長相貌美、具有一定粉絲數量的女性延伸出「網美」一詞。女性使用者選擇追蹤喜歡的網美時,其審美涉及「外貌條件」、「內在因素」、「能力」,例如健康的身型、有自信、有想法或是化妝、穿搭能力等。追蹤的網美特質,會影響女性對自我形象的追求與方向認同,在凝視及展演實踐的過程中,找尋自我角色定位。但當男性凝視、女性凝視、商業力量、消費主義滲透其中,同時涉及了自我認同及集體認同,女性在社群媒體上的性化影像往往逃離不了傳統的性別框架。​

女性主體逐漸被重視的同時,現代視覺文化與消費文化中的廣告,對女性身體意象的強調,讓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意象仍永無法滿足。John Berger(1972)在 《觀看的方式》一書中指出,女人在看自己時也內化了男人的眼光,將男人的審美也變成女人的審美,因此男人凝視女人,女人也凝視自己被男人凝視。女性因此在掌握凝視的主體與被觀看的客體間努力游移著,因此不斷追求身體意象的自我資本化而進行審美勞動。​

 

名為自媒體的展演舞台,仍可於蛛絲馬跡中發掘隱藏其中的性別議題。女性主體的展現,強化男性凝視下的美貌詛咒、商業勢力的協商與對自己監視眼光的協商。怎麼樣的動機影響他們凝視,如何讓女性主體建構自我認同,減少外界權力的影響,並於日常行為中實踐,是身在數位時代中的我們,可以反思的性別議題。​

 

 

資料來源:

張玉佩 葉孟儒(2008)〈美貌的詛咒:男性凝視在網路相簿的權力探索〉。《資訊社會研究》(15)

黃家茹(2019)〈社群媒體上的女性凝視:以instagram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

關鍵評論|修圖上傳社群媒體蘊涵著性別意義,浪漫愛「商品化」帶來的影響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