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LEADING CHANGE

性別講座

戰火中的女性:角色、挑戰、力量 | 2024活動回顧

活動對象

一般民眾

師資

戴芯榆

課程費用

定價$0

梯次日期

報名須知

詳細說明

退費辦法

詳細說明

活動回顧|戰火中的女性:角色、挑戰、力量

敘利亞長期衝突迫使超過1300萬人背井離鄉,無法返回家園,根據土耳其內政部資料,目前登記在案的敘利亞難民約350萬人,但加上非法移民,總數可能高達450萬人。在流離失所的難民中,女性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包括性別不平等、歧視、剝削與暴力威脅,更因戰爭導致男性傷亡,許多女性不得不肩負起家庭的經濟重擔,這些挑戰深刻影響她們的生命經驗。2024年12月28日,臺北市婦女館邀請到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戴芯榆專員,分享她在土耳其採訪時遇到的敘利亞女性難民,如何在戰火中求生,在異地重建生活。

誰是難民?
敘利亞戰爭爆發後,巨變讓不同階層的人瞬間失去一切,無論是何種階層或身份的人,皆可能成為難民。難民是一種暫時的狀態,而非永久的身份,一旦需要逃往其他國家尋求庇護時,便處於這種狀態;但當獲得合法身份後,就會解除難民的狀態。

直到2023年,敘利亞已蟬聯九年成為全世界難民最多的來源國,而土耳其則是蟬聯九年收容難民最多的國家,一半以上的居民流離失所,是聯合國定義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危機。講師因緣際會曾來到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邊境與當地的社群和家庭互動,大多數人都住在老舊的郊區,環境惡劣,無水電但房租高昂,冬天甚至燒塑膠袋取暖,生活十分艱難。

►戰爭前後,敘利亞女性的性別挑戰

戰爭爆發前,敘利亞女性擁有教育權、投票權與參政權,社會鼓勵她們讀書,但不支持女性工作就業,畢業後通常回家照顧家庭,敘利亞婦女在全國勞動力中的比例僅為15.5%。女性可從事老師或設計師等符合社會期待的「端莊」職業,但不能任餐廳服務生、加油站員工或公車司機等工作。由於敘利亞物價低廉,男性的薪水足以養家,因此讓妻子工作會被視為男性無能的表現。

革命爆發時,許多敘利亞女性也上街反抗獨裁政權,卻被認為「不端莊」和「不安全」。在此種情況,女性面臨的是雙重戰爭,同時須面對極權和對性別的反抗,當時有一句名言:「在革命裡面,我們女人沒有比男人不勇敢」。

當流亡海外後,由於男性的收入無法養活全家,女性不得不開始工作,漸漸突破以往的性別限制,從事許多過去不被允許的職業,社會也逐漸適應並接受這些改變。不過敘利亞女性在工作中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缺乏女性友善的工作環境、安全的交通工具、薪資不平等、家庭照顧責任與性騷擾等問題。

台灣如何因應世界局勢與行動
內政部在2005年曾提出「難民法」草案,歷經多年朝野協商,修改多個版本,2016年在立法院聯席委員會一讀初審通過,但至今仍未完成立法程序。講師透過國際特赦組織的影片,說明台灣缺乏《難民法》帶來的困境。例如母國發生劇變,他們因護照問題無法繼續留在台灣,卻又因缺乏難民法被迫離開。這場講座讓我們得以了解戰爭為人類帶來的苦難、對社會造成的衝擊、對女性帶來的風險與機遇,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在動盪的國際局勢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婦女館未來將持續關注相關議題,期待與大家一起討論、行動。

  • 你是否認同,這個世界應該讓身處危險的人有機會重建安全的新生活?
  • 你是否認同,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共同解決跨國問題,共同承擔責任是公平的事情?
  • 你是否認同,接納新移民之後,原來的社群將因此注入新的活力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