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LEADING CHANGE

媒體報導

20231120

青世代論壇會後新聞稿

 

                                                               青世代論壇會後新聞稿

                                               【主題】青世代培力青世代

【青世代的樣貌】

第五屆社會工作多元處遇論壇 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林敬軒副教授與我們分享「從青世代的視角培力青世代」。一開始談到,世代差異是什麼?林老師用921地震與Covid-19來向大家舉例說明,世代差異就是價值體系的差異。而我們的青世代社工成長的大環境,具備了3C運用流暢、斜槓能力以及多元觀點的世代優勢。

助人工作對青世代來說作為一個「職業」而非「志業」,其中不變的是關係的認同。

【當青世代遇見青世代】

接著,台北女青白智芳主任,分享台灣的現況。台灣的家暴案件這20年來從以女性被害人為主,進展到男性被害人的出現,現況則是許多為互為相對人的案件。這其中,女青率先採「以家庭為中心的系統觀點」介入家暴工作。而近年家暴工作環境的變化為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進行服務、由民間組織負責中低危機的家暴案件。青世代社工在其中,因著林敬軒老師上段關於青世代具有批判性思考的多元觀點特性,希望事事能有討論的空間,須全盤了解工作原委與全貌後,再開始執行。同時也希望能得到直接的工作下一步指引。

【青世代社工與青世代督導們攜手暴雨中闖蕩】

台北女青的梅幸姍、池潔恩、陳俊維、吳帆四位社工,用輕鬆穿插訪談的方式,一起聊一聊有關青世代社工的狀態。潔恩表示,家暴的樣貌與自己原先設想的樣貌差異很大;而吳帆說,保護性社工的「高案量」跟「快速」的特質,自己必須要用高效率的方式來應對,但排出優先順序之後,卻有覺得有些事沒有機會再協助個案,有些惋惜。面對這麼耗能的保護性工作之下,有的靠工作夥伴的陪伴、同理、支持來補充能量,有的則是依靠督導給予的協助,也有需要外聘督導、心諮資源的支持而走到現在。保護性工作如此高壓耗能,是什麼讓大家持續地走下去?除了因著保護性社工的較高薪資待遇,助人工作所傳達的成就感,繼續前行。青世代的社工,就如同敬軒老師的分享,每個人都帶有批判性思維,面對自己的工作,就像在暴雨中的船隻,高壓、高案量近身迎面而來,青世代社工在風雨中與夥伴、督導彼此扶持,艱困前行。

 

悅梅與哲銘身為青世代,擔任督導的工作不久。在成為督導時有興奮也有自我質疑,在懵懂的狀態下碰撞成長。自己是社工時,需要完成面對自己的個案工作為重,但成為督導後,需要全面的去營造團隊氣氛、團體動力、思考方案,甚至是更大的體制面等等。我們像三明治夾心主管,容易身心俱疲。儘管如此我們沒有離開,跟著夥伴一起,相信會越挫越勇。最後,青督導們說:成為督導事辛苦又痛苦的歷程,但這些都會轉換成養分,讓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青督導們,在這必經的路程中,我們一起並肩前行,於此之中,不要忘記初衷。

海的另一頭-香港青世代社工

香港黃傳經學生發展中心的麥惠敏主任與馬穎儀社工,準備了滿滿的香港家暴工作處理流程以及實例與台灣朋友分享。從香港在地新聞報導兒虐實例分享開端,與台灣的「兒童最佳利益優先」出發點不同,從「兒童福智為優先」為核心出發的社會工作方法。從流程開始,以實例分享介紹,讓我們一窺香港-自現代社會工作發源地英國一脈相承的社會工作方式。駐幼兒園社工的馬穎儀社工的分享,香港如何識別兒童受虐跡象,兒童保護啟動機制、多專業支持,讓台灣方理解香港幼兒園社工的運作模式。身為香港青世代社工的蕭詠芯分享,剛開始服務的時候,信心是不足的,尤其擔心遇到複雜的個案,會做出不適合的評估。這時督導的專業協助是很重要的,希望台灣的督導也可以給予社工支持。駐中學的青世代社工梁凱怡分享,在服務中能感受到學生個案的兩難,也面對了艱困處境。所幸督導的強大支持,因為能指導青世代社工下一段方向。鼓勵各位社工同仁不要急於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確實能為案主提供協助。

香港婦女中心莊子慧督導與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賽馬會麗閣中心陳盈敏主管帶來精彩的分享,在婦女工作部分,從介入原則開始,以及法律的充權工作,另外有倡導之能,由婦女倡導,為自己爭取權益。而現在青世代社工的加入,在情緒的負荷較高,又有跨專業的合作,督導需要引導青世代社工注意充權及性別角度的介入,提醒服務過程中需要留意的事項,更秉持案主自決原則,由婦女完成有關自己的每一個決定。

【青世代X新觀點

「從生存到生活」-我們都說男人不感受,其實是他們沒過過有感受的生活

長期耕耘在相對人服務的耿祐萱社工師,一開始帶進一首伍佰的歌-鋼鐵男子

像個鋼鐵般的男子
我會藏起我所有的心事
像座堅強的山 能抵擋風和雨

民國100年起女青在受害人的服務中,就開始好奇男性的經驗是什麼。於是開啟了男性團體的嘗試,民國103年起台北女青也投入相對人的服務。服務到今天,覺得大家伍佰的「鋼鐵男子」歌詞,非常類似我們男性相對人的樣貌。我們發現,暴力是表面症狀,實際上的問題是兩人相處上的議題。

林悅梅督導分享,長期男性團體的嘗試之下,我發現在有帶領者與安全環境中,團體成員願意進行分享。同儕之間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會互相給予建議及幫助。男性在團體中,也能觀察到不同角色的想法及感受。利用心理劇團體,扮演不同角色,讓成員進行換位思考;運用體驗教育:身心工作坊、溯溪冒險教育、馬匹輔助教育、手作、木工體驗。在這樣的共同經驗中,創造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彼此之間建立了支持系統,彼此陪伴,發揮團體方案以外的成效,甚至有長期成員會關注新進成員的狀態,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對方;多元的團體形塑起一個群體,編織成員彼此之間有意義的關係,讓他們知道你不孤單。

青世代X新觀點

「菜鳥絕地求生計」-青世代助人工作者投入幼兒家庭創新服務的挑戰與適應

民國107開始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開始合作此方案,劉維庭心輔員分享這是一份新形態的社會工作,工作經驗不足讓我們在確立方案方向時有些辛苦,容易懷疑自己的專業角色。辜昱綺社工師表示,在幼兒輔導這份創新工作的變動性與不確定性,因著眾人對我們的陌生,我們自己也有所困惑及懷疑。而青世代的我們,經驗不足經常受挫。懷疑自己的同理、會談能力、評估處遇的能力不足,一切都是源於我們自己的專業自信尚未建立。昱綺也分享努力因應挑戰的方法,一是現在普遍青世代喜歡的小確幸自我療癒,第2則是尋求情感支持。接著看見內在工作價值的滿足,也嘗試用不同的視角思考。

雖然我們被稱為「水蜜桃」青世代社工,好像一碰就要破皮,但我們有一個堅硬的果核,期許用獨特的風格走出自己的路。

主持人兒福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的高小帆營運長也回應,從分享中看出,不管你是「草莓」還是「水蜜桃」,都有很豐富的滋養的內在。